中國人以 一, 七, 十 月的十五日 區分一年為三元節,而這三天是堯,舜,禹三界爺(
三官大帝)的生日。分別是:天官
堯、地官
舜、水官
禹,而其生日分別是元月十五日:
上元節 (元宵節),七月十五日的
中元節,有人俗稱鬼節、及十月十五日 的
下元節, 下元也是
下元水官節 就是消災日了。
我是不太懂得拜拜的禮儀程序、方式、細節之事,但是這個農曆七月在台灣習俗中,從文獻上原來是指三官大帝的生日,但是轉變成中元節的普渡好兄弟也就是祭拜在外的孤魂野鬼,昨天社區辦了中元節的普度祭拜儀式,我也順應習俗跟著每年社區的普渡。這一天家家戶戶都齊心準備很多米,油,乾麵,一般家庭生活食材,一起祈求 "社區平安,家裡平安"。
在這一天,市場上也出現好多應節食物, 尤其是粿與糕 ,最多就是(芋粿巧)原本也想做這樣,前幾年曾經做過一次。芋粿巧是要含有糯米粉才較容易手工整形,但是孩子不太喜歡吃糯米粉做得糕或粿(黏性較大)。在這炎炎夏日,做好東西最好趕緊吃完,如果我用糯米粉做的(芋粿巧)組織體咀覺較黏,肯定又是我一人消化它們。還是改成其他米粉類做吧! 但是在想
粿與糕的區別 ? (想知道的請點入連結,解釋較清楚),原來只是閩南語與國語發音的不同。
但是我覺得(粿) 就是黏性的糯米粉居多,(糕)屬於不黏性的粉做的糕點。 所以這次在家做的材料做了些變更,自己將作芋粿巧的材料改變後,做出這種芋頭糕, 還好米類與水的配合洽當,才沒有做出乾硬的口感。雖然比蘿蔔糕的含水量少些,但又沒有硬硬的糕體,而且這次用了很多芋頭。真好吃! 可是好奇怪,我沒有加味精,卻吃出很像有味精的那種鮮甜味。所以蒸好後,家人先趁新鮮各品嚐一塊,還蠻唰嘴的。(這些米的粉,對現代人真是幸福,到處的量販店或全聯,青松,農會都買得到,在麵粉那一區,不用像早年必須自己磨成米漿再透過濾布袋軋榨乾成米糰。)
材料: 用具: 1) 模具盤: 25cm (長) * 10 cm(寬) * 10cm (深) 烘烤模具,
2) 蒸年糕的年糕紙 40cm * 30cm 一張。
芋頭: 一顆 (尚未削皮): 約一斤
蝦米: 約50公克 (洗好再稍稍浸水10分鐘,捏擠幾次後洗淨,擠乾水分備用)
油蔥酥油:
自製油蔥酥油 (你也可以在外面買現成的油蔥酥油): 60 公克
粉類: 蓬萊米粉: 200公克
在來米粉: 150公克
高筋麵粉: 50公克
鹽: 1 1/2茶匙
白胡椒粉: 1茶匙
植物油(沙拉油或葵花油等): 2大匙
冷水: 400公克 & 200公克
做法: 1) 將模具鋪上年糕紙備用。
2) 芋頭削皮切小粒狀約1.5公分左右備用。
3) 將粉類放入不鏽鋼調理鍋內,加入400公克的水,用木鏟調勻。
(木鏟還放在上面,不要拿走)
4) 起鍋開火,植物油倒入稍熱油後加入蝦米炒香,加入芋頭炒香半熟後,加入油蔥酥,
白胡椒粉。炒香後,再加入200公克的水及鹽。炒均勻。鹽溶化後,熄火。
5) 看看3)的水粉再用木鏟攪一攪。 ( 因為靜置後會沉澱,需要沒有結塊沉澱,才容易與
芋頭拌均勻),趁芋頭料很熱時,倒入米粉水中,在快速與米粉水拌均勻。會讓米粉
較易成硬糊狀。
6) 趁米糰熱呼呼的 倒入模具中。將模具輕摔桌面,讓空氣跑出來。移到蒸鍋中(冷水起
鍋蒸),蒸1小時 (期間如果在瓦斯爐中蒸,要記得加外邊的水,以防燒乾鍋。也可以
在大同電鍋上蒸,但是要外鍋加2杯水)。其實在45分就可以用筷子搓搓中心看熟了
沒,我是不想開蓋,所以我保險一點就蒸60分鐘。我都在蓋緣邊加冷水,以防稍乾
鍋,又不用打開蓋子。)
7) 蒸好,戴手套取出來,連同模具,等待溫度低些後,才從年糕紙兩邊提出來,放在網
架上待成溫溫的,就可將年糕紙撕開。 溫溫的吃或全冷再吃都可以。
自製油蔥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