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者

顯示具有 手作說故事道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手作說故事道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寶寶故事

108、01、07 繪本故事+手作
寶寶故事,今天很高興不只分享了這本《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給0-3歲寶寶故事課,還有一位視障朋友帶著她的小寶寶一起來聽故事,館方特地安排了我們的愛心志工隊陪同,也事先知會我們。我默默關注但就如平常的時間,一視同仁,給予輕鬆的故事時間,給予每一位寶寶參與及互動。雖然半小時的時間,今天很高興,作到完整呈現我想要表達的,寶寶也許尚在懞懞懂懂的看、聽我說故事,但能感受到寶寶的專注與一同歡樂的時光。課後,家長還很溫馨再次對我說:拉拉的故事都很用心,其實看到家長與小寶寶都有感受到聽故事的樂趣,是最大的欣慰。活動結束後,回家繼續準備下午的一些大小事,出外辦完直到4點才回到家,我也好餓好餓,趕緊補充能量,簡單的點心,我會變成美麗的蝴蝶嗎?





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一直吃一直吃,結果長得好大,這一隻超大的毛毛蟲,深怕嚇著了小寶寶,試著親近他們用毛毛大頭搔搔癢,還好、小朋友都能接受,恪吱恪吱的笑聲。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佩佩豬系列繪本》

108、01、06 :繪本故事+手作
豬年豬事大吉、也喜歡上粉紅豬~《佩佩豬系列繪本》首波:與幼兒一起玩貼貼。圓貼!超好貼。
不過自己可要先準備基本紙卡。
沒有模型札刀,光剪基本的佩佩豬27*3= 81 張的紙卡,已經記取以前剪紙卡經驗的教訓,剪幾組就趕緊讓手掌與手指做拉筋運動。但剪完,手指還是照常痛呀!還好沒有起泡,經歷多了總會學著,但備課真不是簡單的事呀!模型卡、我並沒摹擬繪本,而是自己憑記憶先由小張畫出輪廓,再自己修弧度,沒想到剪好後,將繪本放在旁邊照相,還真有點像。                              




                                                                



                                       豬年就來與豬打交道,首波先借了這些繪本,

                    
                               最喜歡這本《The Pig Of Happiness》,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凡事  就是面對它,輕鬆面對,日子要照常過,但如何過,取決於自己。
                      期盼自己 新的 一年,做隻快樂豬,千萬要少抱怨。正面積極!  希望自己的態度 能讓 家人與周遭的人感受到, We are all Happiness over all alive.


                                        
                                       這本真的很適合,家裡小孩不愛整理自己的窩,不聽話時,媽媽的態度要如何呢? 大吼大叫? 看不慣就替她做? 這位媽媽很有本事,索性不理不睬,小孩的窩不久就成豬窩了,小孩就這樣與豬為伍嗎? 哪他的房間是如何成豬窩呢? 去圖書館借來看看吧!  在舊曆年來之前,希望孩子的窩還是有救的。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寶寶故事《好寂寞的螢火蟲》

    1071207 寶寶故事《好寂寞的螢火蟲》
    107年的 親子共讀寶寶故事推廣閱讀種子培訓,受 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恆穎邀請
    參加此次的培訓, 雖然早年已完成 寶寶故事種子志工培訓,但是專家前輩總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目標。
    第一天的培訓是由 醫師老師吳淑娟 講課,醫師老師˙推廣起源與我的發想很有共通性,在早年我們的學校是將兒童發展這門學科歸屬在家政系裡,雖然我梨與幼兒相處的時間已有一段距離了,但對於推廣親子共讀時,我就開始於這種理念與目標去推展我的親子共讀課程。


    第二天, 是 葉嘉青老師,雖然尚未上過老師的課,但也耳聞她的推廣兒童閱讀技巧與專業知識。
    
    

    在這兩天的培訓哩,圖書館展示了許多很多寶寶用書,而這一本 《好寂寞的螢火蟲》 好吸睛喔! 很有感覺,  於是趕緊搶登記借出來,  應用在我12月7日的寶寶故事,而發一個下午的時間做了 一對螢火蟲, 而且是會閃耀的螢火蟲。

    故事一開始,我特地帶來一手傳統的台語唸謠,這首也是我小時候常跟鄰居玩耍時的唸謠喔!  (請看下面附上的Youtube影片,有唸謠也有火金姑閃耀的方式喔! )


    《火金姑》台語唸謠
    火金姑,來食茶,
    茶燒燒,來食香蕉,
    香蕉冷冷,來食龍眼,
    龍眼滑滑,來食芭樂,⋯⋯
    芭樂結子,咬一嘴,落嘴齒。



故事時間時,我特地帶了一隻小手電筒, 為這是一本硬頁書 (Board Book),幼兒最早的觸動其啟蒙於口腔期,他們會用口腔去感受新的事物,硬頁書的出版就是用意在此,相較的它的尺寸是要好臥或好抓取的。所以尺寸一般都很小,在圖文上在觀眾席上親子,恐怕有點費力。因而我轉用視覺光線來引導孩子的注意力。而在其間我真的發現了寶寶得專注而且這是一位大月10個月的寶寶,當我將書轉向他時,加上的一句短句,與光線的指引,他能以手舞足蹈來回應,(當時我也回應著 : 好可愛的孩子), 家長們也見識到了,親子共讀不是一定要孩子聽懂了才是有用的。 孩子被觸動了才是重點。家長們見識的反映在他們也一起共鳴的笑聲。
故事活動後,還有一點時間,我示範了自己可以簡單做一隻會飛的螢火蟲:
在家可以跟孩子在靜的互動與動的互動中, 用悅讀來體驗閱讀是一件很好的展開親子互動的方式之一喔!







2018年10月5日 星期五

寶寶故事~律動謠 《小邦尼,跳呀跳》

寶寶故事道具- 手指偶 (小邦尼)

配合律動謠:

《小邦尼,跳呀跳》
小邦尼,跳呀跳,
跳到石頭上 (將手指偶跳到寶寶的膝蓋上)。
小邦尼,跳呀跳,
跳過河面上 (將手指偶從這膝蓋跳到另一膝蓋)。
小邦尼,跳呀跳,
跳到山坡上  (將手指偶跳到寶寶的手臂上)。
小邦尼,爬呀爬,
爬到山頂囉!  ( (將手指偶跳到寶寶的肩膀上)。
(最後用手指偶慢慢地呈現在她的面前,跟小寶寶打招呼)






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The Animal Boogie》大家一起 Boogie, Woogie, Ooogie.

2018-02-25(農曆正月初九)
開工了~  過完年後的第一場故事,要介紹這本《The Animal Boogie》,讓過年熱鬧的氣氛延續。在華人社會從除夕到元宵節才算是完整的春節活動。往年都會講一些相關的節慶故事,但今年想要給點活潑性。主題故事選好後(還真有一點後悔,因為這首爵士童謠,我唱不來,太快了。早在過年前,就聽音樂練唱好幾回了。就是跟不上........)。 將繪本文本, 雖然疊字很多,應該很簡單,說故事技巧與引導的延伸活動,自己較能駕輕就熟,但希望自己的發音不要有錯誤,總是會在故事前在家多念幾次。音樂部分就只好先準備 Music Player,道具也準備好(現在準備道具好得心應手,10幾分鐘就完成了。但是這次居然 備而沒用到,時間就到了! ) 


A)主題 角色: 有 6隻動物( 準備 Puppet ), 加上最後的 小朋友,名正言順的現有主角呢!


B)活動 Movement: 重點單字學習 & How to Move it: 
Shake, Swing, Stomp, Flap, Slither, Leap, Sway


C)但是先來個暖身手指謠:  Five Little Monkeys swing in the tree


D) 故事時間, 一點都沒錯,在繪本哩,凡是帶出動物有關的繪本,都是非常受歡迎的,
     尤其  By BareFoot Books 幾乎很多故事都是有童謠的。將這個資訊帶給家長。希望他們也可以去她家網站 www.barefootbooks.com 裡面很多繪本帶的 Kids Song 很多都可試聽。也能幫助你替孩子選擇適合他的繪本。


D)將音樂放出來與大家同樂,
 (That's WE ARE ......現場的小朋友當然是最好的主角,當然家一起 Swag here Swag there, Then We are together
Boogie, Woogie, Ooogie.


Shaky, Shake, shake here and  shake there. (It's a Bear)
Swingy , Swing, swing here and swing there. ( It's a Monkey)
Stompy, Stomp, stomp here and stomp there. (It's an Elephant)
Flapy, Flp, flap here and flap there. (It's a Bird)
Slithery, Slither, slither here and slither there. (It's a Snake)
Leapy, Leap, leap here and leap there. (It's a Leopard)
Sway, Sway, sway here and sway there. ( We Are)
BOOGIE, WOOGIE, OOOGIE.
一邊聽音樂, 一邊做Guess Who ?
Listen the song and ask "What's that creature in the jungle?  "


尤其到後面這段,是整個故事最精華之處, 每一位小朋友都很投入 
小朋友各個都是舞林高手。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Elmer and PaPa Red》聖誕節的繪本故事

聖誕前夕周日,故事課滿滿,從早上忙到下午,連講3場故事,以前也曾連講3場,但說話發聲力道一直在努力的調整,雖然一年來,有點改進了。總是沒抓到最佳訣竅,今日,感覺比先前的連講3場,有再進一步了。喉嚨聲帶沒有不舒服,平常有保養不吃燥熱食物,晨運走路,會練丹田吐納,這些可能多少有些許幫助吧!很高興分享給同業的說書人!




 用一張工藝紙折成的聖誕小樹,保特瓶蓋及一點小海綿,吸管,一個 海綿星星組合而成的聖誕樹。  以及一張彩色紙立馬摺出的 Santa Clus 點上2個 黑眼珠就很傳神。


以及應用以前邊的這首童童謠。 讓整個活動熱鬧非凡。
(Elmer's Song) 曲: 兩隻老虎
Patchwork Elmer, Patchwork Elmer.
Yellow, Green, Red.  Yellow, Green, Red.
Elmer is an Elephant, Elmer is an Elephant,
I like you, I like you.


Patchwork Elmer, Patchwork Elmer.
Purple, Blue, Pink.  Purple, Blue, Pink.
Elmer is an Elephant, Elmer is an Elephant,
I like you, I like you.


Patchwork Elmer, Patchwork Elmer.
Black must be,  White must be.
Elmer is an Elephant, Elmer is an Elephant,
I like you, I like you.


Patchwork Elmer, Patchwork Elmer.
Long long Nose,  Big big Ears
Elmer is an Elephant, Elmer is an Elephant,
I like you, I like you.
Booo~   Elmer I like you.

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

寶寶故事《Titus's Troublesome Teeth》與延伸活動創意,道具。

之前買了好幾本大書,實際採用到說故事時間還真沒幾本,最近看完這本《Titus's Troublesome Teeth》應用在寶寶故事,真是太難。但是講了許多場寶寶故事,那些經典的寶寶閱讀書籍,對寶寶親子閱讀上已常常採用如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The Dentist and The Crocodile》與牙齒有關的情緒繪本。對兒童很有熟悉感是好的方式。但在一年中我想選出1.2本,來挑戰自己的功力,用難度高一點的繪本,如何以簡單的延伸活動遊戲讓幼兒可以有所感受看繪本圖像說故事的意義。Titus eated everything, Titus eated Apple, Cabbage, Carrot, Grass, Leaves....... even if the farmer's Vent, Pants. Until one day............ 這甚麼都吃的提多,吃了不對的東西才會發生牙痛這傷腦筋的事。 於是製作這張著大嘴的道具偶有它需要的顏色圓貼紙提示在胸前,及製作許多同樣顏色的小圓貼紙餅。由小朋友選對正確的顏色(代表正確的食物),投入配對道具偶的嘴裡時。道具偶才會哈哈笑,若投錯了,道具偶便會哭哭。小朋友都會很謹慎的選出正確的顏色。投入正確的道具偶。希望小朋友在簡單的顏色遊戲中,理解不要亂吃東西才不會造成困惱。

小丑 & 形狀與顏色沙包
聽顏色與形狀口令,投入小丑口內。正確時,小丑笑笑,誤投入時,小丑哇哇叫。


                                                                 
                                               紙盒做的玩偶,聽顏色口令,投入正確的顏色餅。
                                               正確時,娃娃笑笑,誤投入時,玩偶哇哇叫。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Laddoo (Laddu) 印度小甜點 ~from the story of 《 Grandma's Glasses》


印度小點心[Laddoo]:在我服務的新北市圖書總館的巨形繪本故事中,其中一個故事是《Grandma's Glasses》這是印度作家所寫的,所以在讀其文本時,發現帶著濃濃印度文化色彩,在角色的命名,稱謂上充分顯現,而我因而了解她們最平常最愛的家庭小點心,(Laddoo)是牛奶,麵粉,糖⋯等作的小甜點,但是印度氣侯常年都很熱,口味都偏重,因此這是非常甜的,講了一年多這個故事的機會,總是想讓小朋友體驗。直到今天才在早上很快完成,當然,在台灣,可能無法接受他的 甜度,又以養身觀點,我將糖份減少很多,不過全牛奶帶代替水份,讓麵糰組織更細緻是肯定的,做完甜甜圈。中間的小圓球剛好可以完成想做  Laddoo 的 想法了。
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中的這個點心名,非常陌生,也查了很多地方,只有一個生活 網站,的版主,有做了這道點心,才明白這個Laddoo 到底是甚麼點心! 有時看外國語的文章,在沒有經歷過的文化,總是很陌生,有時會讓我們了解一篇文章的困難度加深。有了那邊生活網站的做法,讓我在講故事時,更有信心去陳述故事的節奏,加強故事的情節。
不過今天很幸運,我有多查到維基百科,有特別介紹 Laddu (Laddoo) 想更深入了解,請點入。